您的位置 首页 时政

似蜥非蜥似鱼非鱼!凉山越西发现普雄原鲵及珍贵卵带,为保护这一“极危”物种奠定基础

4月25日,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凉山越西县获悉,4月24日,越西县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普雄原鲵生态监测与保护项目2025年首次野外调查取得重要突破,成功发现普雄原鲵成体、亚成体及珍贵卵带,为这一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关键基础。

4月25日,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凉山越西县获悉,4月24日,越西县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普雄原鲵生态监测与保护项目2025年首次野外调查取得重要突破,成功发现普雄原鲵成体、亚成体及珍贵卵带,为这一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关键基础。

似蜥非蜥似鱼非鱼!凉山越西发现普雄原鲵及珍贵卵带,为保护这一“极危”物种奠定基础

▲普雄原鲵似蜥非蜥似鱼非鱼

普雄原鲵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拟小鲵属,是中国特有的孑遗物种,仅分布于大凉山极小范围区域。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普雄原鲵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红色名录中被列为“极危”等级,其已知栖息地仅局限于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内。这种独特的两栖生物偏好栖息于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,是该区域唯一的五趾型有尾两栖类物种。

为全面掌握普雄原鲵的分布范围、种群数量及生态特征,科学评估其受威胁因素,申果庄自然保护区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林业草原专项资金,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启动普雄原鲵生态监测与保护项目。项目筹备期间,双方专家团队多次开展专题研讨,结合物种习性与历史分布数据,制定了系统的野外调查方案。

调查期间,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克服地形复杂、气候多变等困难,深入保护区核心区域,对山林、溪流等潜在栖息地进行细致排查。通过连续多日的艰苦搜寻,不仅成功发现普雄原鲵不同生长阶段的活体样本,还采集到珍贵的卵带标本,并获取了水下活动影像资料,初步摸清了该物种在春季的活动规律与栖息环境特征。

似蜥非蜥似鱼非鱼!凉山越西发现普雄原鲵及珍贵卵带,为保护这一“极危”物种奠定基础

▲科研人员展开监测

此次调查成果标志着普雄原鲵保护工作迈出关键一步,后续,联合团队将围绕种群动态变化、栖息地演变等核心课题持续开展系统性研究,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数据支撑,全力推动这一珍稀物种的种群复壮与生态恢复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sky.itubsoft.com/16232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