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小时候看电视时,我总觉得日本科技树点满了浪漫:什么会飞的铁臂少年、掏任意门的机器猫,开AT力场的初号机。。

小时候看电视时,我总觉得日本科技树点满了浪漫:什么会飞的铁臂少年、掏任意门的机器猫,开AT力场的初号机。。

结果现在打开短视频,全是咱们的国产货在霸屏,会托马斯全旋的机器狗,耍720度回旋踢的机器人,连春晚舞台都混得风生水起。反倒是当年最早搞人形机器人的日本,现在连影子都见不着。

难道当年他们真把科技点全加在二次元了?别急,听我给你唠唠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很多人以为日本人形机器人出现在20世纪,其实不然。

早在18世纪的江户时期,就出现了人形机器人的雏形——卡拉库里木偶。这些木偶由发条驱动,能够进行简单的端茶、表演或宗教仪式,十分精巧,以至于很多木偶大师能靠这手艺转行到工业界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而20世纪,是日本人形机器人起飞的起点。

展开全文

70年代,日本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发展时期,日本政府颁布了《振兴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》,将机器人技术列为重点扶持领域。

但日本人内心深处有着浪漫主义。他们的的技术愿景是——希望机器人真正像人类,并成为社会的一员。于是,人形机器人研究初现苗头。

在1973年,早稻田大学整出了全球第一个能自主行动的人形机器人WABOT-1,虽然它走起路来像刚学步的小孩,但好歹也算迈出了历史性的两步。这时,机器人的风就在日本刮起来了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文艺界一看,必须得蹭机器人这波热点啊。于是就搞出了《哆啦A梦》《高达》等一堆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画,日本人对机器人的好感度直接拉满。

就连宗教界也没放过机器人,在1974年日本出版的《机器人中的佛陀》中写道:佛陀存在于万物之中,机器人也有佛性。好家伙,真搞赛博修仙是吧。

不仅如此,日本的人口结构也是他们研究人形机器人的动力。他们从1970年就迈入了老龄化社会,直到2005年,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突破20%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一堆老年人等着人照顾,人手又不够,传统机械臂那玩意也进不了家门啊。所以,日本就开始着眼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。2005年,国立科学博物馆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写道:“服务机器人将极大改变未来人类社会形态的程度。”

此外,日本的企业界也在闷声发大财。本田在2000年,推出了全球首台全功能人形机器人——ASIMO,惊艳世界。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差友们应该记得,第一次见到机器人跳舞上楼梯,那场面一辈子都忘不掉。之后的十几年,ASIMO也一直活跃在国际舞台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到这时,人人都觉得,日本的机器人正在蒸蒸日上。但到2025年,全球机器人赛道就剩中美在掰手腕,ASIMO早已宣布退役。这个曾经用机器人惊艳世界的国家,就这么消失了?

这原因可不止一个。首先,日本人写软件一直不太行,但软件就是机器人的脑子。

要知道日本在这方面非常薄弱,因为上世纪末大家伙都在发展互联网的时候,日本各大公司都在“重硬轻软”。

当时日本的实业发展迅猛,所以全国上下都在崇拜“实干工程师”,比如造车、造游戏机的。写代码的?那不是打杂的吗!所以,根本没人想搞软件创新。以至于像现在日本最火的社交软件Line,都是韩国Naver的日本分公司做的,本土企业连这块蛋糕都没接住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软件算法上的落后,让机器人看着硬朗得很,实则没有脑子,纯纯的木偶pro max。

而且,日本之前的机器人研究,大多是政策导向的结果。

政府怀着“充钱才能变强”的信念,给机器人研发疯狂充值。搞出的那台的WABOT-1,造一个就要100万美元,而且路都走不明白,让我花100万买个巨型手办,属实有点冤大头了。

他们也知道,如果想赚钱,那肯定要搞可爱又能干的商用机器人。但大家伙造出来的,不是费用出不起,就是智力有问题。

比如ASIMO,本来设计出来的目的是服务家庭,结果一个就要250万美元,好家伙,那还不如请个活人呢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又或者服务机器人Pepper,它倒是便宜一点,只需要1900多美元。但它的智商根本不能胜任日常任务,宣传的“情感交互”功能,其实也是事先设定好的程序,真正的交互仍是异想天开,很多人买去用了以后直呼上当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政府投了这么多年钱,一个能赚的都没有,搞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削减高校科研经费,意思就是别搞这种傻大个了,要吃不起饭了。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再加上经济泡沫爆炸,日企集体开启攒钱模式,就像梭哈完输光积蓄的富二代,天天在躲家里数欠条。所以不是不想卷,是当年all in太猛,留下一屁股债只能现在慢慢还,哪还有闲钱加大力度啊。

反观隔壁发那科的机械臂,在汽车厂流水线干到冒火星。这年头,能赚钱的才是真有用的,只会表演的只能叫电子宠物。所以,早年堂堂亮相的那些人形机器人,纷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还有,日本在AI路线上也走错了方向,让本就略显颓势的机器人研究雪上加霜。。

当时世界上研究AI的主流是,AI肯定得逻辑缜密,给所有逻辑编成说明书,AI不就造出来了。日本更是这条路的领头羊,还扬言要造出有智慧的第五代计算机。结果,他们发现写这本书就像拆东墙补西墙,根本完善不了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直到深度学习崛起,日本才发觉天塌了,直接导致日本AI研究落后于时代,在AAAI中的论文数量排名仅占第7。

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?

不过,回到开头的问题,日本的人形机器人真是掉队了吗?

我觉得,是掉队了,但没有那么狠。

其实,人形机器人,也只是机器人行业的一部分。而事实上,现在工厂里用得最多的还是大块头的工业机器人,比如机械臂机械手什么的。日本的发那科、安川电机这样的公司,在这方面仍然处于世界前列,不少国家都得从他们那儿进货。日本能吃老本吃到现在,说明在硬件方面有足够深厚的积累,要是他们哪天软件突然开窍,追上来也不是没可能。

只不过研究完这些,我对于日本人点错科技树的本事,又有了新的理解。。从错过互联网浪潮,到迷失在AI时代,我只能说,他们总是很有自己的想法。。。

撰文:不咕

编辑:江江&面线

美编:三狗

图片、资料来源:

Youtube、ASIMO、Pepper、FANUC、Wiki

科学网,《日本计划大幅削减科研预算》

NISTEP,《美国人工智慧会议(AAAI-20)的动向分析调查研究》

证券时报,《2万美元以内!“价格屠夫”马斯克惊爆擎天柱售价,这一万亿市场风口来了?》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sky.itubsoft.com/14192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